你的位置: 安丰网 篮球直播 篮球资讯 足球的起源与大宋足球超级联赛

足球的起源与大宋足球超级联赛

来源:安丰网2022-11-20 21:57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将至,四年一届的体育盛会,不管是不是球迷,都会凑一下热闹。虽然足球世界杯跟我们中国足球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但这项起源于中国的体育运动不知怎么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就没落了。足球的前身蹴鞠,起源于中国,虽然蹴鞠的玩法与产生于英国的现代足球有很大不同,但同为用脚踢球状物进洞的运动,蹴鞠与足球的渊源并不能一笔抹杀。

在宋代的市民社会,社会上与蹴鞠相关的活动,与今天的足球联赛、世界杯更有许多相似之处,刘向说:“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但三皇五帝毕竟太久远了,也没法考据,所以蹴鞠是否出现在黄帝时期还是存疑的。不过大概可以确定在战国时期就有了蹴鞠。《史记·苏秦列传》记载:“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

蹴鞠从诞生以来就受到大众的喜爱,但要说最流行还莫过于宋朝,从皇帝到平民,都热衷于蹴鞠这项运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太祖蹴鞠图》,就描绘了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大臣赵普等进行白打蹴鞠的情形。

此外,《宋史》中也记载了大量的皇帝踢球的事情,如“(太宗)会亲王、宰相、淮海国王及从臣蹴鞠大明殿。”在皇帝的支持下,宋代蹴鞠事业发展的如日中天。不仅有正规的球队,有最早的“足球俱乐部”,有“女子足球队”,更有意思的是球踢得好还可以加官进爵。

说到蹴鞠,肯定还有一位众所周知的人物,那就是高俅,他凭借一身球技,成功改变一生。《水浒传》虽是小说,对此的描述却十分传神:“那个气球腾地起来,端王接个不着,向人丛里直滚到高俅身边。那高俅见气球来,也是一时的胆量,使个‘鸳鸯拐’踢还端王。”又说“高俅只得把平生本事都使出来,奉承端王。那身分模样,这气球一似鳔胶粘在身上的。端王大喜,那里肯放高俅回府去,就留在宫中过了一夜。”之后端王成了宋徽宗,高俅也就鸡犬升天。

其实高俅最初不过是大文豪苏轼的一个书童,后来苏轼被贬,就把他送给好友曾布,结果曾布不要,苏轼只得把他送给驸马都太尉王诜,王诜和当时的端王可是一起混圈的,就这样阴差阳错的高俅就认识了端王,端王即位后高俅也水涨船高上位了,只不过他并没有《水浒传》里描写的那么坏,在此不表。

当然,宋代踢球踢得好的也不仅仅只有高俅,还有丁谓、李邦彦等人。丁谓身为宰相,不但是蹴鞠高手,诗词歌赋更是无一不精,他自己还写诗描绘过他踢球时的样子,据《尧山堂外纪》记载:“(丁谓)少时好蹴踘,长韵其二联云:‘鹰鹘腾双眼,龙蛇绕四肢。蹑来行数步,跷后立多时。’”他不仅自己踢得好,对于其他踢得好的人他也是喜爱有加。

《中山诗话》记载说有个叫柳三复的秀才去拜见丁谓时,正好赶上丁谓在踢球,于是他把球抛在空中,用头、肩膀、后背等部位颠球,而且一边颠一边行拜礼,球一直没有落地,结果“(丁谓)乃笑而奇之,遂延于门下。”就这样,柳三复凭借着出色的球技也得到了领导的青睐。

至于李邦彦嘛,人称“浪子宰相”,在抗金战争中力主割地求和,《宋史》中对其评价为“社稷之贼”,就这样一个人却志存高远,他梦想着“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作尽天下官。”从这句话来看,此人球技应该是很出众的,不然也不可能如此张狂,后来李邦彦官至太宰,也算是圆了作官梦。

有人可能会疑惑,现在的足球和古代的蹴鞠能是一回事吗?古代的蹴鞠不是藤球吗?其实宋代的蹴鞠还真不是藤制品。

据《宋朝事实类苑》记载:“蹴鞠以皮为之,中实以物,蹴蹋为戏乐也,亦谓为球焉。今所作牛彘胞,纳气而张之,则喜跳跃,然或俚俗数少年簇围而蹴之,终无堕地,以失蹴为耻,久不堕为乐,亦谓为筑球鞠也。”就是说蹴鞠刚开始是动物皮做的,里面填充实物,就叫做球,宋代的话就是用牛或猪的膀胱,然后充气就行了,几个小年轻一起围着颠球取乐。

我们知道传统足球是用20块正六边形和12块正五边形组成的,而06年德国世界杯的用球“团队之星”是用14块皮组成的,到了14年巴西世界杯,用6块相同的十字型球面拼块就足球“桑巴荣耀”。

我们的古人在这方面也是充满智慧的。据《蹴鞠谱》记载,宋代的足球是用12块皮子缝制而成的,如宋词《满庭芳》写的那样“十二香皮,裁成圆锦”,气球的原料主要是熟硝、黄革,在缝合中要做到“角嵌斜平缝不偏”、“须交碎凑十分圆”。至于缝合的手艺,那简直是精妙绝伦,“密砌缝成侵,不露线角,嵌缝深窝,梨花可戏,虎掌堪观,侧金钱缝短难缝,六叶桃样儿偏羡。”

可能就有人要纳闷了,我们现在的足球可以充气,古代的蹴鞠怎么充气呢?其实吧这个问题在古人看来就不算是问题。

古代把充气叫“打揎”,而且这个“打揎”也是有讲究的。《蹴鞠图谱》记载说“打揎者,添气也。事虽易,而实难,不可太坚,坚则健色浮急,蹴之损力;不可太宽,宽则健色虚泛,蹴之不起;须用九分着气,乃为适中。”就是说气少了球就容易浮,多了就踢不起来,吹到九分足,才是刚好合适的。

说了这么多,宋人又是怎么踢球的呢?宋代的蹴鞠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娱乐性质的叫“白打”,一种是竞技性质的叫“筑球”。

“白打”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花式足球,就是通过头、肩、背、脚等部位来颠球,只要不让球落地就行,因为这个对场地、设施等没有什么要求,所以这种玩法受众比较广,也比较流行,街头巷尾玩“白打”的不在少数,其氛围仿佛今日的巴西。

此外,这种玩法还很简便,对人数没有要求,一个人可以玩,只不过对球技要求很高,《说郛》中记载说,一个人玩需要“直身正立,不许拗背,或打三截解数,或打成套解数,或打活解数,一身俱是蹴鞠,旋转纵横,无施不可。”难度还是很高的。

当然了,还可以三五个人玩,甚至八九个人玩,有意思的是不同人数的场次有不同的名字,三人场叫“三不顾”,四人场叫“下火”,五人场叫“小出尖”,六人场叫“大出尖”,七人场叫“落花流水”,八人场叫“凉伞儿”,九人场叫“踢花心”。并且踢法也各有不同,每人踢两次叫“打二”,单脚踢叫“挑踢”,杂踢叫“厮弄”。

除了“白打”,另一种就比较正式了,叫“筑球”,这个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正规足球赛了,档次比较高,而且还有裁判员。

当然了,细说起来古代的“筑球”与现代足球比赛还是有一些差异的。我们现代的足球赛有两个球门,而宋代的足球赛只有一个球门,叫“风流眼”,有人说一个球门还不简单吗,其实真不简单。

我们现在的球门一般长7.32米、高2.44米,而古代的球门可就不一样了。古代球门是在球场中间竖两根高三丈二尺(约10米)的木柱,两根木柱相距二尺八寸(约0.9米),柱子中间的网宽九尺五寸,球门上有一个直径一尺左右的洞,就叫做“风流眼”,比赛的时候球要从这个“风流眼”里穿过去才能得分。

此外,现代一支足球队有11名球员,宋代的时候每支球队有12人,最多有16人。与现代的前腰、后腰、中锋这些位置名称一样,宋代对球员位置作用也有明确分工,分别叫“球头”、“跷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据《蹴鞠图谱》记载,这样的正式比赛还要有“都部署校正”、“社司”等人,据推测他们很可能就是充当裁判员角色。

比赛开始,两队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发球方。先由“球头”开球,“球头”将球传给“跷球”,然后球可以在“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之间互传,只要手不碰球,球不落地即可,最后传到“球头”那里,由“球头”射过“风流眼”。如果球没有穿过“风流眼”,触网弹回来了,只要保证球不落地,本队的球员可以继续接球、传球,再次射门。

球射过“风流眼”后,就由对方接球,按照相同的规则进行传球,最后传给“球头”射门。双方就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比赛,直至球落地,一节就结束了,叫做“一筹”。

比赛前双方会商量好这场比赛打几筹,最后就通过进球多少来判断胜负并接受奖惩。比赛胜利的一方会得到“银碗锦彩”的赏赐,球队球员需要“拜舞谢恩,以赐锦共披而拜也”。至于输掉比赛一方的“球头”就需要脸上抹白粉,接受鞭打了。按照记载就是“吃鞭,仍加抹抢下酒,假鼋鱼,密浮酥捺花。”

《武林旧事》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份三十二人的球队名单: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这应该是历史上最早的足球比赛首发名单了。可惜的是里面没有记载具体的比赛情况。

不过我们在《东京梦华录》中见识到宋人的“筑球”比赛。宋代天宁节的时候,官方组织了一场蹴鞠赛,《东京梦华录》是这样描述的:左军球头苏述,长脚幞头,红锦袄,馀皆卷脚幞头,亦红锦袄,十馀人。右军球头孟宣,并十馀人,皆青锦衣。乐部哨笛杖鼓断送。左军先以球团转众,小筑数遭,有一对次球头,小筑数下,待其端正,即供球与球头,打大癙过球门。右军承得球,复团转众,小筑数遭,次球头亦依前供球与球头,以大癙打过。

至于最后的比赛结果我们也不得而知了。但宋代如此浓厚的蹴鞠氛围,在历朝历代中还是比较难得的。

得益于自由开明的社会风气,在宋代,人们热衷于聚众结社,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俱乐部、社团。如文人士子组成的西湖诗社,弓弩爱好者的射弓社、锦标社,相扑爱好者的角抵社等,当然了,受大众喜爱的蹴鞠也有自己的专属社团,如打球社、齐云社等。

这发展最好的,规模最大的还要属齐云社,又称“圆社”,前面提到的高俅其实就是齐云社的成员。大家可别看错了,这可不是老郭说相声的德云社,不过齐云社在蹴鞠界的受欢迎程度和如今德云社在相声界的受欢迎程度可是只多不少的,连皇宫里面的人都去齐云社踢球。

《水浒传》中记载,在端王见高俅并让其展示球技时,高俅推脱地位卑微不敢踢,端王说:“这是齐云社,名为天下圆,但踢何伤。”此外宋人还有诗词来描写齐云社,如“四海齐云社,当场蹴气球。作家偏着所,圆社最风流”、“若论风流,无过圆社”,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知道齐云社在当时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

作为全国性的蹴鞠爱好者俱乐部,是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的,齐云社也有专门的《齐云社规》,用来约束和规范社员的日常行为。此外,齐云社每年还会组织一次全国性的蹴鞠比赛的,名叫山岳正赛,每次比赛之前都要发放比赛通知,通知一般这么写:请知诸郡子弟,尽是湖海高朋。今年神首赛齐云。别是一般风韵。来时向前参圣,然後疏上挥名。香金留下仿花人,必定气球取胜。

“舞馀燕玉锦缠头,又著红靴踢绣球”,在大家的印象中,宋代受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女子是不可以抛头露面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宋代女子其实很开放,很自由,甚至于可以去踢蹴鞠。“翡翠盘龙装绣额,真珠双凤蹙花毬”,这句诗就是描写宋代女子踢蹴鞠的场景的。

据《宋史》记载,宋代还有专门的“拋球乐队”,应该类似于今天的足球宝贝吧,她们“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银带,奉绣球”。除了文字证明外,我们还有实物为证,在出土的宋朝纹铜镜上,也描绘了女子踢球的场景。

“蹴踘渐知寒食近,秋千将立小鬟双”,“蹴鞠墙东一市哗,秋千楼外两旗斜”,在皇帝的宣传提倡和民众的喜爱追捧下,蹴鞠当之无愧成为了宋朝的全民运动,正如陆游诗中写的那样“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

足球视频更多
足球新闻更多
顶部